1801
人氣
美國饒舌歌手Prince Ea去年底發表了「I JUST SUED THE SCHOOL SYSTEM!!!」的MV,到現在還在流傳。其中提到: 愛恩斯坦曾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用爬樹能力來評斷金魚的話,那會讓它一輩子都覺得自己是笨蛋」。影片中控訴學校系統一百五十年不變,用同樣的教材教法教導一班二十個心靈完全不同的學生。不但要訓練金魚爬上樹,還要它爬下來跑十哩路。把幾百萬個學生變成殭屍機器人,謀殺了創意與個性。讓學生互相競爭,用標準化複選試題來決定成功與否。他要求要有個人化課程,芬蘭式教育,要合作不要競爭,舞蹈藝術與數學一般重要。
另外在傳遞值得散播的想法的TED演講會裡,歷年來點播次數最高,英國Sir Ken Robinson的「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也說: 教育該帶我們進入無法掌握的未來,沒人知道五年之後會怎樣,但我們應該要教育小孩為未來未知的世界做準備。小孩擁有驚人的創新能力,但我們浪費了它們。創意應該與識字教育同等重要。小孩願意冒險,他們不怕犯錯,如果有不知道的,他們就會試試。沒有犯錯的準備,就不會出現有原創性的東西。因為我們指責錯誤,大多數小孩長大後,就因怕犯錯而喪失了這願意冒險的能力。現在的教育是為準備進入大學而設計。但教育普及造成文憑貶值,大學畢業生並不像以前那麼容易找到工作,這表示整個教育結構正在我們的腳下滑移。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對智力的看法,智力是多樣的,動態的,與眾不同的。我們的工作是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能面對未來並改善未來。
以上兩則影片都對當前教育制度提出了批判,認為它扼殺了學生的創意,只是為了訓練讓人進入大學而已。針對現在的教育系統,真的應該再想想要教什麼以及怎麼教,來讓小孩能面對未來的生活、工作和即將面對的變化。
首先是教什麼
畢卡索曾說:「所有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問題在於,如何在成長過程中繼續維持下」。從小每個人都哼哼唱唱,蹦蹦跳跳,塗塗抹抹,愛聽愛說故事。小男生愛玩武器、機器人。彈弓、竹筷子橡皮筋手槍、沖天砲隨時上手。小女生愛玩家家酒、跳格子。娃娃、花環不離身。興沖沖去堆個沙堡,挖個地道,或摺個紙屋,綁個竹椅。從開始玩到動手做,就是想像創意的實現,我們不要用課業扼殺了他們的天賦。還記得童子軍嗎?雖然學校裡教的不多,但是到外面參加露營時所學到的野炊,急救等野外求生技能,卻都是實用技術。做中學,學中做。動手間學到的經驗,記憶最是深刻。我們在課程的設計上,是不是能從這些與生俱來的能力裡,開始來開發各自的天賦。然後順著每個人的天賦。再補充相對所需要的技能。
不是走研究路線的人,數學幾乎一輩子不會用到,生活上學會買東西找錢可能就足夠了。看看能不能多花時間在如木工、水電、油漆、汽機車、種植、健康、法律、理財、育兒、教養等生活技能方面學習。同時在生活禮儀、口語應對、思考邏輯辯論,甚至是人際關係培養與團隊合作等工作技能方面,也該要多教導練習。
曾經看過書裡舉一段美國大學校長對教授們講話的例子,大意是說,對成績好的學生,我們要好好照顧,因為他們以後可能會成為我們的同事。對於那些成績不好的學生,我們更要特別照顧, 因為他們以後可能會捐一棟大樓給學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天賦,會唸書的、會做生意的、會運動的、會表演的、會動手的,學校教育就是要發覺這些不同的天賦、讓他們日後繼續茁壯。
再來是怎麼教
將教學程度個人化,先找出每一個人的學習斷點,再從那一點接續學習。就像大多數人從小開始都為數學所苦,可是這又是到高中為止連續十二年都會學習的科目。數學是強烈連貫性的學問,就如同蓋高樓一般,上方樓層是在下面樓層的基礎上往上蓋的。中間如果有一斷點沒跟上,後面的就不會,課上也是白上。同時也需要不斷練習,以求速度,不熟練是沒辦法做加工性思考的。數學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每一學年都有近百個學習目標在進行,很多人從三四年級開始就跟不上了。沒把這些斷點補上,之後的課大都白上。可是現在的教育是大班制進度的,你在幾年級就上幾年級的課程,沒辦法做到顧及每個人的程度的個人化課程,所以永遠學不會。
我們應該要考慮,不管你是幾年級,將各科分程度1-12級分班教學,自我挑戰自己程度。比如你是六年級,可能你的國語6級,算術只有4級,英語3級,那你就依照各科的程度學習。如果一直學不會,那麼這一科就可以試著降級繼續學習。
最後是如何應付未來變化
人類與生俱來的思考能力包括: 找出相似的,找出相異的,挑出已知的,推測未知的。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飢荒、疾病、人口老化、恐怖攻擊、軍備競賽等,我們該如何應付呢?在腦海裡要有世界運作的基本模型,發生什麼事情,要知道會引起什麼反應。現在的頂尖企業徵才,已經不再只看你的成績與能力而已,而且要你有國際與社會所發生事件判斷反應的能力與立即上線作業的實力,這一切都要在學校畢業前訓練好才行。自古以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 農工社會在地發展 ,貿易商業行遍天下。歷史就是相似事件不斷的重複,鑑往知來,這也是我們要學歷史的原因。學習未來要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可能要從小就教學生開始準備了。
作者簡介:夏肇毅,提供雲端理財機與教學服務之CubicPower.idv.tw創辦人。曾服務於緯創軟體、英商路透社等金融與科技單位從事金融軟體開發專案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